激扬青春力量 助力美丽乡村———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团总支“乡村稼穑情·振兴中国梦”全国暑期实践专项行动纪实

期次:第441期       查看:60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的重要论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2018年6月,团中央学校部联合全国农林高校共青团工作联盟、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联盟,开展2018年“乡村稼穑情·振兴中国梦”全国农科学子聚力乡村振兴暑期实践专项行动。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鼓励广大青年学子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8年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开拓思维、创新形式,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和志愿服务工作。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鼓舞下,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团总支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认真选题、广泛发动,利用暑期派出两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山村建筑口述史调研小分队”和“绿色发展———乡村环境治理调研小分队”参与到“乡村稼穑情·振兴中国梦”专项行动中,分别前往山东省内新旧动能转换重点试验区———济宁市和济南市周边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两支实践小分队深入农村调研、发挥专业特长,为乡村振兴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和建议,形成了3万字的调研报告,入围了全国十六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国家级团队,其中“山村建筑口述史调研小分队”被评为2018年山东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省级优秀服务队。
  一、充分准备,整装再出发6月11日,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聘请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南理工大学建筑系讲师刘军瑞老师做了一场以“沟通儒匠,浚发智巧———乡土建筑营造技艺口述史研究”为主题的学术讲座。就乡土建筑营造技艺口述史田野调查的意义、大纲进行了详细讲解,为促进活动更好地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为了广泛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7月16日,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团总支举办了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2018年,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团总支经过广泛发动,共组成了6支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发挥专业特长,由专业教师带队,实践范围涉及乡村振兴、文化兴盛、支教、助残等多个领域。大会的召开,强化了奉献精神和使命担当,筑牢了安全意识和纪律观念,保证了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有序开展。
  出发前期,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团总支多次召集暑期社会实践筹备会,就调研内容、调研过程以及宣传工作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安排部署,创建了“调研小分队”QQ群和各项目组微信交流群,方便同学们掌握最新讯息,及时沟通交流,为实地调研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深入调研,助力乡村振兴1、山村建筑口述史调研小分队:古村古韵何去何从———以武翟山村为例的乡土民居文化传承与发展调研。
  (1)调研背景及调研过程嘉祥石雕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自古“家家闻锤响,户户操钎忙”,石雕技艺巧夺天工。武翟山村位于嘉祥县纸坊镇,村中目前保留着一百多座石头房,聚落整体呈团聚规整网格状布局。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武翟山村面临着部分建筑毁损、整体环境破坏严重和传统民俗衰失等问题。被誉为研究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的武梁祠位于武翟山村北,虽初具规模但目前展馆内人气活力丧失,保护工作未能进一步完善,村民对武梁祠漠然的态度令人担忧。
  山村建筑与口述史调研小分队以武翟山村为研究核心,辐射济宁和菏泽两市的传统村落,并实地考察,从传统村落中挖掘乡土民居本原文化。调研队以武翟山村的产生与发展研究为核心,分析村落文化的历史脉络,探讨保护和传承乡土民居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通过收集大量的历史文献、整合测绘材料,论证武翟山村文化传承的价值,为保护、开发和武翟山村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
  调研过程分三轮展开:第一轮是预调查,通过与村民漫谈式的聊天和现场踏勘初步了解武翟山村在民居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二轮是有针对性的调查,使用类比分析法结合现场测绘,提炼出武翟山村民居形态特征;第三轮是综合深入分析,针对现状问题提出规划建议。
  实践队员们分工合作,用激光测距仪和卷尺结合一起测量典型院落,在测量中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工作原则,并做到“前一步工作未做检核,不进行下一步工作”。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
  在测绘过程中,实践队员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草图绘制正图时,因为测量误差导致平面图和立面图对应不上等等,经过反复测量,将所有的数据进行重新对比,重复返回现场核对数据,确保绘制正图误差是在合理范围之内。
  (2)调研成果及对策分析经调查研究发现,武翟山村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维护保修资金匮乏、村落建筑衰败现象严重、文化活力丧失和村民对传统文化保护意识薄弱等等。武翟山村若想更好更快地实现乡村振兴,要将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三者紧密结合。具体对策有:
  1)完善政策依据,落实保障措施。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规政策《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法律法规文件选编》、《古物及古迹条例》等规范性文件,为武梁祠保护利用工作提供政策依据。要用好用足这些保护政策,促进武翟山村落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加大宣传力度,凝聚各方力量。
  要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持续加大武翟山村落保护利用方面的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武翟山村落。村落以墓群石刻文化著称,可以与当地旅游局合作开展一些旅游开发项目,对于保存较好、区域集中的村落群,可结合周边环境,打造摄影、写生基地,吸引高校、文化界等高端人士聚集,提升全市文化旅游品位和知名度,吸引外来人深入领会传统村落的文化魅力。
  3)抓好修缮维护,做好传承利用。
  需要引进从事传统建筑与古文物修缮修复的专业技术人才,挖掘、保护、培养传统工匠。其次是科学进行修缮维护。成立古建筑修缮专家库,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确定需要修缮的武翟山传统村落建筑名单,组织专业人才全程参与修缮方案制定、修缮过程监督和项目验收。组建执法队伍,加强巡查,对急需保护的武翟山村民居做好日常维护保养。
  2、绿色发展———乡村环境治理调研小分队:绿色发展,和谐共生———以扁鹊村为主的乡村环境治理综合调研。
  (1)调研对象及调研过程本次社会调研以新朱村、鹊山村和后屯村为调研样本,采用田野调查法深入调查济南地区乡村环境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等。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美丽乡村建设中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采访组与问卷组先对村庄环境进行了整体的勘探,随后问卷组在全村范围内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当地居民对环境的认知。采访组通过村民的访谈获悉,村民的环保意识欠缺。农民长期形成的固有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受自身知识文化水平的制约,对自身所处环境认识不足。虽然鹊山村的村委会积极宣传环境治理方面的知识和政策,但农民参与的意识不强,许多农民不愿意参与其中,好的政策没有得到支持和落实,没有发挥出良好的政策效益。
  (2)调研成果及对策分析在对鹊山村的实地调查中发现,流经鹊山村的河流污染较为严重,尤其是在桥梁两侧附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成为污染最为严重的地方之一。此外,在河流上游,养殖猪、鸭等畜禽类动物,其产生的粪便等排泄物对河道的污染非常严重。河流作为鹊山村的生命源,不仅为鹊山村的农业生产、家庭生活等提供必要的水源,如果河流受到污染,将严重危急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垃圾分类处理一直是乡村发展的难题,就鹊山村而言,虽然有垃圾车每天收集村民制造的生活和生产垃圾,但却没有垃圾处理站。最近的垃圾处理站距离鹊山村5km以上,如果将垃圾运到处理站,成本必然上升。因此,鹊山村为了节约垃圾处理成本,垃圾车将垃圾装满后,又将垃圾倒入离鹊山村较远一点的地方,垃圾并没有离开鹊山村。调研团还针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展开现场调研,对调研得到的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
  调研团对村庄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分析,并进行了类比总结,这些数据对于如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以鹊山村为代表的农村环境治理、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农村的环境治理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需要有关部门、村两委、村民、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因此,农村应当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原则,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推进乡村环境治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逐步形成有助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独特模式。
  1)加大环保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美丽乡村”意识。
  2)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3)拔除污染源根基,打造生态宜居之村。
  4)建立健全卫生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5)提高村庄的财政收入,共建垃圾收集中心。
  三、及时总结,宣传不停歇实践团队累计于中国青年网站发表新闻稿多达二十余篇,微博和微信推送多达五十余条,利用百度贴吧、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知乎和最右等宣传软件发表文章多大二十余篇,网站点击量达七千余人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实践团并没有停止探索,队员们及时总结实践心得、整理调研材料、深入探索武翟山、鹊山村等地的发展策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绵薄之力。
  10月15日,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青春力量·最美乡村”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在长清校区教学楼一楼展厅开展,展览集中展示了2018年暑假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成果。党委书记何思清和副院长董占军参观了展览并对此次活动的举办给予了肯定。何思清指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接触社会、深入乡村,体会乡村生产、生活,不仅能够不断促进学生们专业知识、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将为乡村建设与发展培养更接地气的技术人才、服务人才。董占军就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强调大学生应多了解国家政策,开展能够落地结果的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应结合专业、科研、产业特点,多学科联合,多专业互动,持续挖掘、不断推进,把社会实践活动打造成别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四、聚焦未来,青春正起航离开绿色生态与文化底蕴,村落就淡褪了本色。从长远来看,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机结合,是人才、资源、战略的有效统一。因此,只有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让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才能守住乡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才能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高度统一。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若能在校期间就发挥专业特长、深入农村、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不但可以磨练意志、增长见识,更能学以致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帮手。
  2018年,是祖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团总支结合专业特色探索为乡村振兴助力途径的第一年。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虽已告一段落,但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团总支对于乡村振兴的探索不会停止。接下来,学院会继续发挥专业特色,振兴传统工艺,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来,争取用3到5年的时间形成可以落地的实际项目,为更多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策略。 (6-8版内容由团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