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代表团赴德国访问报告

期次:第395期       查看:40














  为进一步学习德国高校在设计与美术类专业教学模式、课堂管理、课程结构、教学质量保障以及工作室站点式教学、双轨制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引进中德合作课程和达成中德合作教育项目,深入感受和了解“世界设计之都”柏林在城市创意化与设计教育之间的衔接路径,2016年7月18日至24日,应德方邀请,学校教务处处长孙磊带领相关试点专业工作室负责教师一行八人组成的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术代表团,先后访问了德国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埃森造型艺术学院、杜塞尔多夫应用科技大学、柏林媒体设计学院、柏林艺术大学、柏林流行艺术学院等专业机构与院校,实地听课交流,洽谈具体教学项目合作,顺利完成此次访问任务。
  一、访问德国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
  7月18日上午,代表团一行对德国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DCKD)进行了友好访问。协会主管孙昕睿女士与协会相关工作人员对代表团一行表示热烈欢迎。
  德国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是经德国政府核准成立的公益性的组织机构,协会的宗旨是推动德中两国之间的文化和艺术交流、增进德中两国艺术和设计界、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专业互识和友谊,促进德中两国的艺术和设计、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此行的目的是继续深化和拓展合作项目,建立稳定的专业合作机制,挂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德国艺术交流中心和教学实践基地。期间,针对教学成果展示、师生作品展览、艺术与设计专题策展活动、国际设计学术论坛、学生互派留学项目等相关议题达成共识。尤其就我校工艺美术专业优势,商讨推动工艺美术创作与推广的相关议题,积极参与、共同组织由DCKD发起,贯穿欧亚大陆的“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蓝色集装箱大型艺术经济交流项目,并就济南站相关策展活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二、访问埃森造型艺术学院
  7月18日和19日下午,代表团一行对埃森造型艺术学院进行了友好访问。
  埃森造型艺术学院院长StephanPaulSchneider教授、校董MichaelTimpe先生以及相关工作人员,陪同代表团针对学院绘画教学空间、学生工作室、木工实验室、雕塑实验室、数码实验室、版画实验室等进行了参观,同时对学院的教学环境、办学条件、特点优势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介绍。代表团与埃森造型艺术学院针对联合培养项目期间,就工作室教学模式和教师教法,进行“雕塑形态”课程的听课体验,课程通过作品演示、教师引导、学生互评、集中讨论、研讨成绩评价等教学形式,给代表团一行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学校创建不同规格的学生个人工作室,24小时对学生提供免费开放,提倡发展个性和创作自由,鼓励学纯艺术的学生葆有自由、独立的个人工作室或自由组合空间,学生享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最大程度的培养和发挥学生自主创造性,通过“教授联系机制”、“层级研讨”、“以作品研讨替代成绩评价”等方式,形成高度的学习自觉性以及独立工作、生活的能力。与“保姆式教育”不同,埃森造型艺术学院针对学生学习推动的“自由学术工作室”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具备自由、个性和探索的艺术品质、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生成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本次访问重点主要围绕课程,对联合培养项目的可实施性进行实地调研,并就双方具体合作专业、教学安排、课程设置、学分互认以及教师互派等进行工作对接,取得广泛认同。针对中、德在教育体制、教学组织形式、学时学分设置的不同,反复进行课程合理衔接的方案论证,并最终达成具体共识,形成切实可行的课程实施方案。同时,双方计划每年定期1-2次派遣教授/教师进行授课,双方优秀学生可以通过参选的形式,参加在中德两国举行的毕业生作品展。
  三、访问杜塞尔多夫应用科技大学
  德国高等教育的类型基本包括综合类全科大学、应用科技大学和专门的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等三大类。其中,应用科技类大学一般规模都不大,时间不长,专业涵盖也较少,但却极具特色。很少设置文科专业,但基本都设置工科、经济、企业管理、财务和设计等专业及课程。其课程设置和内容除了必要的基础理论外,大部分课程多偏重于应用,专业分类较细、教学安排紧凑,实践性强。我校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教学理念上十分接近德国应用科技类大学(单独的设计类学院也属于应用科技类大学)的类型定位,为学习考察德国应用技术类大学有关设计教学的模式和方法,7月19日上午,学术代表团一行对杜塞尔多夫应用科技大学(FHD)进行了友好访问。
  杜塞尔多夫应用科技大学成立于1971年,由原德国工程技术学院、Peter-Behrens工艺美术学校、Hohere社会工作与教育学校以及Hohere商学院四所院校组建而成。杜塞多夫应用科技大学致力于科学、设计领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教学非常注重以学科为基础的实践活动。
  访问期间,设计学院FlorianBoddin教授为代表团介绍了学校概况与专业设置情况。杜塞尔多夫应用科技大学拥有在校生1万多名,拥有建筑学院、设计学院等7个专业类学院。设计学院为其中之一,设计学院拥有27名教授、8名工科技术型教授、50名相关课程讲师。学院涵盖了视觉设计、应用设计(珠宝设计)、零售设计、展示设计4个专业方向。
  学生本科教育为7个学期,硕士教育为3个学期,学院与世界范围内75所相关院校建立了教学合作和学生互派项目联系。外校交流学生可在第一学年150个教学模块中,任选课程进行学习,有助于促进专业复合性发展与确定自身未来专业发展方向。随后,代表团参观了设计学院摄影设计工作室与灯光研究工作室,听取了两个工作室负责教授对于工作室课程结构、教学方式、核心课程、学生作品以及艺工融合、教学运行等方面的演示介绍。代表团就双方课程交流、学术互动以及参与我校举办的“国际大学生设计双年展”以及“齐鲁摄影周”等国际赛事进行充分沟通。
  目前,我校应用型办学定位的明确以及专业艺工融合、设管交叉发展的态势明显,加强与德国应用科技类大学在学科专业和课程教学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十分必要。
  四、访问柏林媒体设计学院
  7月20日和21日,代表团一行对柏林媒体设计学院进行访问,受到校方的热烈欢迎。
  学院校长AlexanderBretz教授、数字电影专业负责人ChristianMalterer教授、媒体设计专业负责人RaymondMeier教授分别介绍了学院概况与相关专业情况。柏林媒体设计学院是德国一所以媒体设计为主要专业方向的高等专业学院。柏林媒体设计学院设有柏林、慕尼黑和杜塞尔多夫三个校区,总部设在柏林。柏林媒体设计学院开设本科和硕士专业,本科专业设置为:数字电影设计、动画、视觉特效、游戏设计、媒体设计(国内称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媒体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为媒体管理、艺术管理以及游戏设计等。这些专业的授课模式分为全日制和在职培训两种。此外,柏林媒体设计学院还提供其它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以形象设计、声音媒体设计以及数字和印刷媒体设计为主。柏林媒体设计学院的教学特色为,更接近实际、接近教授、接近公司、接近工作机会以及接近媒体和设计的脉搏。
  代表团一行在数字电影专业负责人ChristianMalterer教授的陪同下,听取了数字电影专业《数字电影动画技术基础》课程,授课教授为代表团演示了多部学生课程创作的数字电影动画作品。随后,代表团在ChristianMalterer教授的陪同下,参观了游戏项目工作室、增强体验工作室、服装设计工作室以及学生创业孵化工作室。其中,游戏项目工作室条理清晰的项目管理进度表,明确的设计进度与人员责任管理已常态化与普及化。在增强现实工作室体验了基于最新VR技术开发的《恐怖医院》游戏,该游戏设计除了增强视觉体验之外,对游戏硬件控制与动力反馈皆进行了特性化开发。媒体设计专业负责人RaymondMeier教授向代表团介绍了传统活字胶版印刷工作室,以及二、三年级学生为《快速海鲜售卖平台》等相关实际项目设计的作品,通过《冷冻精子库》、《动物坟墓》等特别的虚拟课题,激发学生的自由创意的成长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诸多学生优秀设计作品中,不乏学生获得红点奖的获奖创作作品。文字设计课程结构呈现对于手艺的尊重以及传统、现代、未来的全方位协同创新过程,对学生进行全面设计素质培养。期间,代表团与学生就学院、专业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交谈与沟通。学院在继承包豪斯设计精神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的自由、开放、鼓励的空间与氛围,为代表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访问期间,双方就具体合作专业、教学安排、课程设置、学分互认以及教师互派等进行工作对接,取得广泛认同,并最终达成具体共识,形成切实可行的课程实施方案。同时,就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具体推动事宜进行沟通,积极推动中德合作办学项目的申报准备工作,并就申报所需的专业设置情况、双方具体课程对接、师资情况、语言问题等进行研讨磋商。
  五、访问柏林皇家陶瓷厂
  我校于2015年在淄博建立陶瓷学院创业中心,依托淄博市博山区陶琉玻璃产业优势,探索与建立以“创业中心”为载体,全方位发展、深层次推进的校企合作模式。该中心运行已有半年,尚处于摸索阶段,如何将陶瓷等传统工艺美术教学模式与企业产品开发过程相结合,是代表团访问柏林皇家陶瓷厂的动因。7月22日,代表团一行来到具有200多年的柏林皇家陶瓷厂(KPM),参观了企业展厅以及生产流程车间和画室,KPM至今依然保持了手工制作、绘制传统图案、大师缔造和量产的传统,白瓷追求细节的工艺、无暇的品质和高端的设计,在全球享有至尊好礼和配饰的制造美誉。
  好品质来自好教育。与另一家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德国麦森瓷厂不同(成功研制中国陶瓷的第一家欧洲陶瓷厂),柏林皇家陶瓷(KniglichePorzellan-Manu-faktur)从建厂之初就开始走陶瓷教育与陶瓷生产双轨发展的道路,这种“双轨发展”的“学徒制”教学模式可上溯自1751年,从仿制中国图案设计开始到形成自我创新风格,“双轨教学”的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期间,代表团一行与KPM内部培训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据她介绍,层层选拔出来的有志于终身从事陶瓷工业的学员,要求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学习,一个是在附近的职业学校学习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个是在KPM接受陶瓷技能方面的专业学习,并接受更为严格的“学徒制”技能学习。“双轨制”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任务,并严格按照企业战略和管理模式对陶瓷学员进行全方位的在岗培训,学成毕业后自动在KPM进行设计和工艺生产工作,使得陶瓷品质和样式不走样、可持续,最大程度保持传统技艺的原汁原味的传承。“双轨制”与企业内部“学徒制”的结合,为KPM培养了大量的企业专业骨干人才,为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了巨大的成绩。为我校职业教育相关专业以及淄博陶瓷学院创新中心的办学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
  六、访问柏林流行艺术学院
  7月23日,代表团一行访问了柏林流行艺术学院。学院校长 TorbenLohmuller教授、媒体设计专业负责人UlrichWunsch教授等人分别介绍了学院概况与相关专业情况。柏林流行艺术学院隶属于SRH控股集团,集团旗下有10所相关专业学院,拥有在校生1万人。柏林流行艺术学院拥有媒体设计、媒体管理、音乐制作等本科设计专业,媒体心理学、体验设计等硕士设计方向,拥有在校生600多人。
  学院教学形式以课题项目带动制,学生每个学期以一个相关项目为导入课题,围绕课题进行全面的学习与工作。期间,柏林流行艺术学院展示了“为来到德国的难民”而创作的音乐专辑,其中,专辑相关的音乐创作、演唱、制作、MV拍摄、平面制作等皆由学校学生来完成。同时,双方针对“创新工业管理”、“体验设计”等专业的合作可行性与意向交换了意见并进行了探讨。最后,代表团一行参观了学校的相关录音棚、工作室、小型演出舞台等实习空间。
  七、参观红点设计奖博物馆、包豪斯设计博物馆和柏林艺术大学校园开放日作品展
  7月19日下午,代表团一行参观了位于埃森市的红点设计奖博物馆。这里正在展示“2016-2017年全球红点设计大奖获奖作品”。红点设计奖始于1955年,是全球三大知名设计竞赛中最大最有影响的一个竞赛,素有设计界的“奥斯卡”之称。博物馆是在原采煤加工场建筑形态和机械设备构架基础上,将每年来自全球红点设计大奖的获奖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这些作品反映了全球在汽车、建筑、家用、电子、时尚、生活科学以及医药等众多领域取得的最新设计成就。
  7月20日,代表团一行参观了柏林包豪斯设计博物馆,展览以格罗皮乌斯、约翰·伊顿、克利、康定斯基、莫霍利·纳吉以及其他包豪斯艺术家设计的建筑、家具、海报、产品、模型制图的原作为主线,呈现出对包豪斯设计教育理念的形成,以及这些理念对后来设计教学与设计风格形成的影响。代表团教师反响较大,都结合自身学习包豪斯经历的体会,以及今天对传统设计理念与方法的认识与回归,提出很多有建设性意见。
  7月22日下午,代表团在柏林艺术大学Martin Adam教授的陪同下,参观柏林艺术大学校园开放日学生艺术创作与设计作品展。开放日每年举办一次,工作室、实验室等所有教学空间全部对社会开放,是柏林艺术大学传统的教学展示方式,在欧洲乃至全球艺术教育领域具有广泛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开放日展出的作品,类型多样,语言多元,跨界跨域意识极强,反映出柏林艺术大学在教学方面推崇“跨专业思考”和“跨学科工作”的特色,鼓励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紧密的合作。据MartinAdam教授介绍,这种全方位融入社会的教学与展览方式,既能拓宽学生原本相对局限的艺术视野,又能开启学生全新的艺术创造思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此次出访为名校建设工程支持项目,代表团共参访德国高校6所,艺术设计机构1处,参观国际性展览3项,达成联合培养项目2项,推动中德合作办学项目1项,并就工作室中德课程合作、教学成果展示、教师互派等达成意向。(国际交流合作处)